close
【聯合報╱馮建三/政大新聞系教授(台北市)】
2013.03.05 03:07 am

葉宗洸教授三日撰文「廢核代價,台灣知『德』多少」,表示二○○六年德國民生電價每度折合台幣八點三五元,二○一三年電價將達十二點二二元,主因是核能占德國的總電源比重,從百分之廿八減至百分之十八,為此短缺的電力,另需較貴的再生能源補充所致。

不過,經濟部《能源報導》的專文說,與台灣同樣是海島的古巴,雖然沒有核能,但在二○○四年及○五年遭遇嚴重停電之後,古巴政府大力推動「能源革命」的成績相當可觀。古巴人說,「我們拒絕核能發電…太陽才是真正…的能源;陽光對所有人閃耀,沒有人能獨占。」他們派遣工作團隊,深入鄉鎮,分散電源,協助居民安裝再生能源設備,教導維修與操作方式。歷經三年,古巴減碳量達百分之十八,深獲聯合國肯定。

另一方面,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剛好出版《核四成本與能源方案》,表示德國電價上漲主要是「國際能源價格的攀升」,不是補貼再生能源。七成五電力來自核能的法國,反而常缺電,且其進口電能有四分之一來自德國。法國去年因此決定下調核電比重,將逐年降至百分之五十。《方案》又說,核四成本業已投入二七三七億元,追加預算若計入,將達三三○○億元以上。核四若運轉四十年,含除役成本,還得再要投入一兆一○五六億元。那麼,核電能算是廉價能源嗎?

所以,那一種說法比較可信?如果我們的資訊與論點能夠充分詳實,並且正反雙方彼此對詰,那麼,即便先前擁核或反核立場堅定的人,可能還是有機會調整認知,另作選擇。原先受到各種條件限制,迄今還沒有形成看法的民眾,就更有機會在核四公投之日,前往表示意見。

核能是否便宜、核能是夕陽產業還是明日之星、替代能源與產業結構調整是否可行,說法莫衷一是。資訊若是無法透明,專業就會毫無用武之地,或是流於驕縱傲慢。

傳媒必須提供平台,扮演溝通角色,敦促擁核與反核雙方進行有效辯論。政府理當協助傳媒善盡社會責任,提撥充足經費,讓渡部分權力,正反人數相當,共同成立任務編組的臨時組合,比如,「核四公投傳播委員會」,主動徵集、接受與編審各界資訊。徵信社徵信


委員會將可靈活運用影音圖文,彙整與編輯相關論述與材料,然後以記名方式,註明贊成與反對納進特定資訊的委員。有了這些繁簡有別,能適應不同場合與人群需要的資訊組合,傳媒、政府或非政府組織,就可據以運用,更有效地對外傳播、溝通或說服。



全文網址: 核電公投/擁、反核該信誰 搭辯論平台 | 民意論壇 | 意見評論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OPINION/X1/7736549.shtml#ixzz2MqCZRFut
Power By udn.co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a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